您的位置:首页>>调查研究

双江乡人大主席团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文章来源:】  【2017-07-25】【作者: 王鹏基 】  【点击数:】  【关 闭

近年来,双江乡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抓好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深化农村文明创建,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建设文明乡风,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呢?为此,双江乡人大主席团组织开展了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题调研,具体如下:

一、近年来双江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和成效

一是文明新风广为弘扬。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引,在各村普遍设立道德讲堂,每年举办模范事迹报告等活动超过100场,道德讲堂成为基层群众的精神家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最美双江人”等评选活动,为群众树立起具有时代气息的价值导向。各村按照“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28字方针开展创建活动,严格执行村规民约、“十不准”等规章制度,成立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机构,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引导群众讲究文明礼仪,尊老爱幼,热心邻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倡导积极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此外,为传承优良家风、引领文明村风,开展了广场舞比赛、农民文艺汇演等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人心。随着村风民风的不断好转,全乡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村民安全感和幸福感持续上升。

  二是文化民生大为改善。农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实现提档升级,建立覆盖全部行政村的“四位一体”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四馆一站”免费开放,各村都筹建了集农家书屋、乒乓球室、棋牌室、电脑室为一体的多功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农民文化广场,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大力开展新农村“绿化、亮化、硬化、净化、美化”工程,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大力开展卫生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统一购置垃圾收集车、分类垃圾桶、可回收垃圾站,聘请卫生保洁员,设立卫生专干,定期进行卫生评比,推行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乡村面貌进一步改善。目前,全乡“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淤泥)、公共场地清扫率和垃圾收集率达到90%,“五改”(改水、改厕、改厨、改浴、改栏)到户率和清洁能源农户占农户总数达到85%。   

三是文明创建扎实推进。双江乡从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入手,把精神文明贯穿到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发展规划的编制力求突出地域特色,融入文化风骨,倡导文明发展。作为典型的农业村,双江乡在产业发展上瞄准山区优势,依托“基地+美丽乡村”、“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的建设模式,引导扶持“农家乐”示范户,严格控制农业污染,合理施用农药,鼓励种植无公害蔬菜等绿色农产品。

四是关心留守儿童成长。双江乡留守儿童多,通过广泛调研,出台了关爱留守儿童“十七个一”帮扶措施,组织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队,与贫困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定期开展帮扶活动。在每个学校建立了亲情聊天室,建立了留守儿童心理关爱室,洪山、义坪“快乐学堂”并在各村进行推广。组织全乡的爱心人士组成“周末妈妈”队伍,开展了拓展训练、观影、暑期安全知识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和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系、体育系对接,组织大学生上门为留守儿童设立了武术、舞蹈、器乐等20个课外培训项目,丰富了留守儿童的周末生活。这些活动在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红网、娄底综合频道、娄底公共频道、娄底都市频道等省市媒体报道,使双江留守儿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清理网吧、打击游贩等校园周边环境清理行动实现常态化开展,为青少年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这些年双江所做的工作,丰富了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了农村文明创建活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城乡一体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一些干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不如物质文明,摸得着,看得见,体现政绩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二是一些农民的公德意识、集体观念淡薄,少数人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一些不健康不科学不文明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各村发展差距呈扩大之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发展还不均衡;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动力和延续性显得不足,载体建设水平还有待提高;五是公共文化设施使用率偏低,基层文化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三、关于今后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显得尤为迫切。

   1、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是打破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瓶颈”的关键。要按照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

  2、以民为本,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教育指导农民,在农村广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消除封闭、保守的意识,树立敢闯敢拼、勤奋自强、富而思进的观念。二是加强农民的文化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渗透和培训,重点抓好“绿色证书”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

  3、加快阵地建设,推进文化活动。求富、求知、求乐、求美,已成为时代潮流和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平台。一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宣传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下工夫建设好村民文明学校、农民夜校、图书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继续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二是切实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努力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管理、有效益。三是优化载体,活跃文化生活。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健康、进步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4、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生活质量。一是抓好乡村建设规划,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道路建设、村落建设、房舍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二是继续引导农民改厕、改圈、改舍、改灶,改善居住环境。三是逐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一方面广泛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另一方面继续加强集中整治,积极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改变农村的卫生状况。

  5、突出“乡风文明”工作重点。应立足现实、深入生活、依靠农民、服务农民,多用农民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情、喜闻乐见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办法,增强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自觉投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文明户、文明院、文明组、文明村、文明镇“五大创建”活动为龙头和载体,不断深化创建成效。在各种创评活动中,充实创建内容,提高创建质量,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确保创建活动进村、入户、到人,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真正获益。